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青海林业篇下

网站首页    行业新闻    林草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青海林业篇下

青海是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珍藏着世界上最完整、最动人的生命序列。独特的生态系统,不但对中国、对东亚甚至对北半球的大气环流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且直接影响着我国天气、气候的形成和演变。

青海省位于祖国西北部内陆腹地,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藏高原是世界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横断山脉和唐古拉山等山脉。其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与阿尔金山脉之间形成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高原盆地,以及在高原东北隅形成的青海湖,构成青南高原、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青海湖盆地和湟水谷地五大生态板块。连绵的冰川和雪山使青海成为中国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高山大川间河流密布,湖泊与沼泽众多,是国内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高寒草原、灌丛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

野生动植物

青海省分布有脊椎动物 605 种,隶属于35目 100 科 308 属。其中:中国特有种 117 种,青藏高原特有种 120 余种,青海特有种 18 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6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69 种,青海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47 种。珍稀野生动物有:棕熊Ursus arctos、雪豹Panthera uncia、野牦牛Bos grunniens、藏野驴Equus kiang、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大天鹅Cygnus cygnus等。

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于青海省 20 多个县市,栖息地海拔在 3000~5000 米的高山针叶林和高山草甸。

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于青海省格尔木、茫崖、治多、杂多、曲麻莱等县,栖息于海拔 3700~5500 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

藏野驴(Equus kiang):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于青海省 18 个县市,栖息于海拔 3600~4800 米的高原戈壁水草丰盛的地区,以高山植物为食。

 

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于青海省柴达木地区,栖息于荒漠戈壁等干旱环境中。

 

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曾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仅栖息于青海湖周边,到上世纪 90 年代仅剩 300 只。经过多年的保护,数量已超过 2000 只。

雪豹(Panthera uncia):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国际濒危动物。栖息于海拔 3700~5300 米的高山裸岩、高山草甸、高山灌丛和山地针叶林林缘,以岩羊、麝、野兔为食。目前,在青海省 20 多个县市调查到雪豹活动踪迹。

野牦牛(Bos grunniens):青藏高原特有牛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分布于青海省柴达木、祁连山和三江源,栖息于海拔 3000~6000 米的高山大峰、山间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各种环境中。

棕熊(Ursus arctos):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栖息于高原草原、高山草甸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灌丛草原和森林一带,以水禽的雏鸟、鼠兔、旱獭等为食。分布于青海省 20 多个县市。

  青海省分布的野生植物约有 3000 多种,其中经济植物 1000 余种,药用植物 680 余种,名贵药材 50 多种。主要有唐古特雪莲Saussurea tangutica、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青海当归Angelica nitida、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 等。

西藏杓兰(Cypripedium tibeticum):单子叶兰科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药用、科研、保育等价值,世界性濒危物种。青海省兰科植物 17 属 44 种。

辐花(Lomatogoniopsis alpine):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于青海南部,生于云杉林缘、阴坡草甸及灌丛草甸中,海拔 3900-4700 米。

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珍贵中药材。分布于青海省西南,生于高山砾石坡地、石隙、岩缝,海拔 3800-4600 米。

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中国特有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国珍稀高山野生花卉,珍贵中药材。分布于青海省 10 多个县市,生于山坡草地、高山灌丛、草甸,海拔 2300~4600 米。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2000 年,青海省建立了格尔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2019 年,在德令哈市新发现有少量分布。

华福花(Sinadoxa corydalifolia):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国特有植物,青海特有种。由于生境破坏、分布区狭小、人为采挖等原因,数量极其稀少。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分布于柴达木,生于荒漠洪积扇下段沙丘、沙石滩、盐碱土荒漠,海拔2800~3300 米。2000 年 5 月,青海省建立了青海柴达木梭梭林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 年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油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 var. complanata):常绿乔木,中国特有树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于青海省泽库县、班玛县,生于山坡,海拔 3000-3800 米。

森林生态系统

青海省天然林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澜沧江、黑河流域高山峡谷地带,海拔 3200-4000 米,是青藏高原高寒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水塔”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发挥着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调节气候、防灾减灾、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天然林树种和林分结构简单,灌木林多,乔木林少。截至 2017 年,青海林地面积 1096.94 万公顷,森林面积 452 万公顷,森林蓄积 5010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6.3%。

青海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玛可河保护分区森林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铁-军功保护分区森林

祁连山国家公园仙米分区森林

草原生态系统

青海有天然草地面积 4191.72 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 3864.57 万公顷。在各类草原中,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类草场共 3447.47 万公顷,占青海草原总面积的 82.25%,是青海天然草原的主体。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麦秀保护分区草原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源草原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铁-军功保护分区草原

祁连山国家公园黑河源分区草原

湿地生态系统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源头,降水相对较多,水系发育,河网密集,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有“中华水塔”和“江河源”之美誉。青海湿地面积达 814.36  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 15.19%,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一。省境内分布有沼泽、湖泊、河流和人工湿地 4 大类 17 型。其中,沼泽湿地 564.54 万公顷、湖泊湿地 147.03 万公顷、河流湿地 88.53 万公顷、人工湿地 14.26 万公顷。1992 年,青海湖鸟岛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5 年,扎陵湖、鄂陵湖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青海共有 19 处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达 32.5 万公顷。

都兰阿拉克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

祁连山国家公园党河分区湿地

青海可鲁克湖-托素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

荒漠生态系统

青海省荒漠化土地面积为 1913.8 万公顷,占青海国土总面积的26.7%,占荒漠化监测区面积 2222.1 万公顷的 86.1%。其中风蚀荒漠化类型土地面积为 1296.1 万公顷,水蚀荒漠化类型 298.7 万公顷,盐渍化荒漠化类型 184.4 万公顷,冻融荒漠化 134.6 万公顷。

青海乌兰金子海沙漠公园荒漠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

青海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

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2020年8月20日 17:2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