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保通”野生动物保护综合管理平台
1、实施背景
为了全面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法》和近期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和监管的一系列政策要求,针对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当前面临的野生动物底数不清、未对人工繁育场所进行实时监测、缺少辅助日常巡查工作的信息化手段、野生动物造成损失认定难和与社会公众沟通不畅等问题,迫切需要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搭建野生动物保护综合管理平台。
2、总体设计
基于野生动物保护业务需要和地理信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面向行业主管部门、野生动物单位和社会公众等用户搭建野生动物保护综合管理平台。实现野生动物普查、投诉受理、执法检查、应急处置、信息公示、紧急救助和损失补偿的全流程野生动物管理。全面提高执法检查工作效率,实现执法检查和监督工作的标准化、精细化和流程化。
系统总体架构图
3、系统功能
● 面向工作人员搭建移动管理APP:实现数据普查、数据查询、执法检查、紧急救助和损失补偿等功能。
● 面向监督管理者搭建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普查登记、执法管理、指挥调度、应急值守、损失赔偿、辅助决策和用户管理等功能。
● 面向公众搭建信息公众平台:实现信息上报、信息公示等功能。
(1)移动管理APP
移动管理APP解决检查人员实时定位,实时上传巡查情况的问题,并可对检查情况、救助情况、损失情况拍摄照片视频进行上传,实现巡查赔偿结果有据可依的问题,同时方便领导通过轨迹跟踪查看工作人员的巡查路线及情况。
(2)野生动物综合管理系统
野生动物综合管理系统包括应急值守、业务管理、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四个模块。
应急值守:通过应急值守模块的建设,可以对各类突发事件、群众举报、舆情事件、咨询建议实现事件定位、责任落实、监督反馈,进而提高处置效率。
业务管理:主要解决了用户手动统计汇总日报表数据、日工作量的问题,并可导出各个类别的检查日报数据,同时也便于领导了解工作的进展情况。
指挥调度:实现管理对象和巡查人员的定位监测,实现可视化指挥调度。
辅助决策:按照不同类别统计分析数据,清晰掌握检查工作统计和检查数据统计。
(3)信息公开平台
利用摄像头或物联网传感设备,系统定点、定时自动采集相关信息,建立驯养繁殖单位自报自查和公众查询监督机制,搭建开放的野生动物保护信息平台,满足广泛动员,多方参与的实际需要,实现“一户一码上报,公众一码查看”。
4、系统优势
一是技术先进、操作简捷,已经在海淀区野保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系统运行以移动化应用为主,符合野保工作场景特点。
二是实时上报、处置高效,实现业务全流程管理,符合北京市及全国各地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
三是标准统一、协同共享,平台充分利用获取的各类业务数据资源,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大数据分析决策工作,通过建立“单位自报、政府监督、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新模式,实现数据源头统一、规范。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新模式
5、典项案例及成效
海淀区园林绿化局依托海淀区野生动物执法检查和监督平台定期开展巡查,大幅度提高现场巡查效率,避免检查人员与检查对象的人员聚集风险;同时根据群众举报动态增加巡查对象,通过实时获取的巡查人员位置,就近指挥人员开展现场巡查工作,实时收取现场检查人员填报的“检查记录单”数据,避免现场检查人员与机关人员的密切接触,通过实时生成各种日报表和其他各类统计报表,为向上级汇报工作和科学合理安排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撑。海淀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野生动物执法巡查工作的移动化、精细化和标准化。